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,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,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,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,就叫做焦点。
2、弥散圆
在焦点前后,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,点的影像变成模糊的,形成一个扩大的圆,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。
在现实当中,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(比如投影、放大成照片等等)来观察的,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、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,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,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。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允许弥散圆。
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,大约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/1000~1/1500左右。传统定义为弥散圆直径小于40μm时是可以接受的像质,在工业上这个其实是不普遍适用的,因为不同的用途需要不同精度范围。
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,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,即:在被摄主体(对焦点)前后,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,就是景深。换言之,被摄体的前后纵深,呈现在底片面的影像模糊度,都在允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。
景深随镜头的焦距、光圈值、拍摄距离而变化。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,使用光圈越大,景深越小;对于固定拍摄距离和光圈的情况下,焦距越大,景深越小;固定焦距和光圈,拍摄距离越远,景深越大。
最后说一下景深的计算,根据成像公式和几何关系可以推出前景深和后景深的公式。
下面是景深的计算公式:
前景深 ΔL1= FdL2/f2 + FdL 公式(1)
后景深 ΔL2= FdL2/f2 - FdL 公式(2)
景深 ΔL = ΔL2 + ΔL2 = 2f2FdL2/f4 - F2d2L2
其中,各个量的含义如下:
d | 允许弥散圆直径 |
f | 镜头焦距 |
F | 镜头的拍摄光圈值 |
L | 对焦距离 |
从公式(1)和(2)可以看出,后景深 > 前景深。
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,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、镜头焦距、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(表现为对允许弥散圆的大小)有关。
我司作为专业的镜头厂商,提供专业的大景深远心镜头,倍率范围齐全的高精度线扫镜头,以及超高性价比的微距镜头。此外还可以为有需要的客户量身定制适合应用的专属镜头。此外,还可提供专业的镜头培训服务,如有需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。
Comments
Leave your comment